所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節錄自《論語》),諸位學生學習時,除了一味吸收知識,也得用心思考,化解迷惘,方能牢記所學。或許,許多家長總苦惱於孩子溫習時無法好好緊記所學,每當測考迫近眉睫,才發現原來孩子對大多課題的概念都未有理解清晰,最終只能強迫其死背硬記,為難了孩子,於學習亦無所益。
或許你會問,該如何才能讓孩子緊記知識,活學活用,而非測考過後,遂即將其拋諸腦後呢?接下來,這篇文章將會為你們介紹五大不能不用的記憶法,使孩子的學習能力竿頭日上,一瞬千里。
1. 故事記憶法

看到標題,也許家長都愣住了,難不成每次孩子溫習,都要按照每一段溫習內容,想出一個故事讓孩子記住嗎?豈不是事倍功半?
不是的。其實所謂故事記憶法,就是透過故事將所需記憶的所有內容(即使它們之間各不相關)視覺化及邏輯化,串連成一個有前文後理的故事,以減慢遺忘的速度。畢竟有時溫習內容過多,又非全都能引起興趣,這時候就只能藉由聯想力,強行將其組合起來。
假如當你要記住以下幾個單詞:“電話/飛機/報紙/水杯/俄羅斯”,你一個接一個強行將之記住,一定耗時耗精神,但當你意圖為它們進行連結,變成“有天我打開報紙,看到旅遊廣告說往俄羅斯的飛機票正在特價,心裡正興奮打算打電話給媽媽問她要不要旅行時,一個不小心就打翻了水杯·–”,要記住這些單詞就會變得有趣不費力。
雖然故事記憶法乃記憶法的基礎,但其通過聯想與創造了帶來的成就感,絕對能為孩子增添學習興趣。
2. 交談記憶法

部分家長常常害怕孩子與同學或玩伴在一起的時間多了,會只顧玩樂,荒廢學業。其實不一定的。群體之間除了閒談嬉戲,其實也可以相互交流學習知識,集思廣益。可以在生活當中偶爾討論學習的內容,比起獨自關在房間溫習功課,更有利於記憶。
即使孩子們在學校所讀到的內容都是相同的,但畢竟是不同的個體,自然對於所學的東西各有自己的理解。交談時,無論是尚未紮根、稍微模糊,或是已然自信正確無誤的記憶,都可以拿出來於夥伴討論,這樣就正好能補充彼此在記憶上的弱點。
況且,默默溫習而未經說出口的記憶,會因為未經過整理而缺乏完整性,故此容易被忘卻。通過與人談及所學,就能趁機將知識整理一遍,用自身的理解將之牢記。
3. 大腦兩半球記憶法

讀書的時候,想必許多學生都會有如此體驗:附有插圖,或圖文並茂的書報讀起來會特別讓人印象深刻。這是因為閱讀這樣的書籍時,我們可以“雙腦並用”,意思是讓掌管邏輯思維的左腦與掌管形象思維的右腦並軌發揮作用。
所以當我們習慣了溫習時只使用詞語進行邏輯思維(只用左腦),讓右腦閒著,記憶自然不如“雙腦並用”那般深刻。
運用這方法相當簡單,就是每當看到一個詞語或一段文字,就讓大腦想像其形象,溫習時一邊看字,一邊讓影像如同電影般一幅接著一幅在腦海放映,這樣就能讓兩邊大腦同時進行思維。
4. 列表記憶法

這種記憶法相信經常為學校老師教導學生撰寫筆記時所應用,它的原理也是為了更好地整理記憶。簡單而言,就是把知識材料分別集中起來,放於表中適當的位置上。
列表記憶的運用範圍廣,常見的表格有以這些:
一·系統表:系統化所需記憶的材料,以便通盤掌握與整體記憶:
二·比較表:對所需記憶的內容進行比較與分類,從特徵上掌握知識材料:
三·統計表:將數據整理為圖表,以便整體觀察及記憶:
四·關係表:用簡單的圖示把知識之間的關係呈現出來,便於形象記憶:
五·網路圖:用圖式突出某項知識與各個領域的關係:
六·示意圖:把需要記憶的材料圖像化,畫圖時線條要簡潔,立意新穎,使用彩色筆效果更佳。
5. 歸納組合記憶法

所謂歸納,意指將有相同特徵的記憶材料放在一起,一併記住。
這種方法尤其使用於記憶拼音結構的語系,例如英文,我們在記憶英文單詞時,可以按其詞首或詞尾加以歸納,以五個到七個單字為一組進行序列:
一·以ch結尾的單詞:church, switch, launch, punch, reach:
二·以ter結尾的單詞:quarter,fliter,writer, water,jupiter:
三·以tion結尾的單詞:dictation,dedication, revolution, pronunciation, education:
也有以正反義為所需記憶的單詞作排列歸納的方法:例如huge/tiny,clean/dirty,bright/dark,之類。
以上種種記憶法,雖然可以輔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與溫故知新,但學習最重要的還是持之以恒,且從中尋找到樂趣,鍥而不捨探索新領域新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