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升中學,有如家長離開工作多年的環境,一樣會因需要重新適應各方細節而感到惶恐不安。家長若能先從這角度出發理解孩子的惶恐,除了對親子關係饒富裨益以外,也有助孩童感到自己所面對之苦惱是能被理解的…

一·升中壓力飆升徬徨 同理心陪伴勝鞭策

1

孩子升中學,有如家長離開工作多年的環境,一樣會因需要重新適應各方細節而感到惶恐不安。家長若能先從這角度出發理解孩子的惶恐,除了對親子關係饒富裨益以外,也有助孩童感到自己所面對之苦惱是能被理解的。

 

根據補習老師觀察,大部分家長會因為子女的不適應,一時驚慌失措將關心變成質問。例如質問為何成績大不如前,或者老是質問:“做曬功課未?”。要知道這些除了加重子女學業壓力以外,還會使其感覺自己的徬徨不被理解。

 

故此資深補習老師認為家長可以多詢問子女面對新環境有否什麼困惑或疑難,關顧其日常狀況,給予子女機會表達對於新環境新挑戰的感受,表現對其窘境的諒解,也不要將他們與別的孩童比較,需接納自己的子女也有不同的適應步伐。

二·放寬管束鼓勵自律 調節對子女期望

升上中學,與小學的學習模式甚為不同。大部分的中學皆採用循環制上課時間,學生需依據時間表帶備每日所需課本及用具上學。如此一來,自律的習慣就相當重要。補習老師建議家長可以在孩子未曾升中的一、兩年前,開始訓練孩子每次外出都預先自行收拾所需用品,提前培養自理自立能力。

 

另外,由於中學不如小學那樣,每天只需完成昨日交辦的功課,而是需要學生清楚牢記每項功課的遞交日期。學童在應付課業同時也要為中學的“全能發展計畫”之課外活動作準備,的確十分考驗他們的時間管理能力。補習老師指出這些時候,家長只能從旁指導而非指令,訓練孩子靠自身方法安排時間,避免過度依賴家長為其鋪排。

 

資優教育中心的補習老師認為:“家長應學習放手,但要從旁觀察,就好像放風箏,讓孩子自由升上去,但線轆仍要在手,感覺他們的狀態。”而引導子女訂立新的學習目標與時間表,也有助他們建立規律的作息與學習生活。



三·以身作則正向思考 容讓孩子Trial and error

學童面對新的學習模式與環境徬徨無助,家長許多時候都因束手無策而不慎在言語上給孩子加添更多壓力,使之厭煩。補習老師覺得除了對孩子的學習壓力表現諒解外,家長也可常保有開放心態,從自身出發接納當面對生活上較大轉變時感到慌罔無措不足為奇,不妨督促同時對孩童放手,讓他們從自身經驗與錯誤中學習。

四·鼓勵孩童參與課外活動 視學習範疇增多為拓闊視野機會

升中以後學科增多,不少中學也著重學生多方面發展潛能,例如新學制中也會把增加“其他學習經驗”(即參與課外活動的數量與種類)視為本學習階段之目標。補習老師提議家長平日可多觀察孩子優勝的範疇,或多與他們討論其興趣嗜好,給予他們適當指引與意見,勉勵其將“課業與活動排山倒海襲來”的現況,當作增廣視野開拓潛力的機會。



五·充當子女情感支援後盾 亦需增加校內支援網絡

學童升上中學,意味其即將踏入青春期。孩子會變得敏感,害怕不被理解,加上期望自主自立卻又缺乏足夠成熟程度處理大小事所感到的焦慮與挫敗。這般複雜的情緒,或會使其感到忐忑不安。也許一些孩童因為不知如何表達此等複雜情感而變得頹喪或暴躁,或情緒起伏不定。家長應避免忽視孩子的不安,只故指責他們的無理謾罵。這時倒應正視其情感,嘗試體諒孩子皆因尋找自我價值途中跌跌撞撞,才有此等不恰當的態度與舉動。

另外孩子升上中學,也因為離開了小學熟悉的朋友圈,又因渴望同儕認同而急切想於中學也找到能互信的親密夥伴。然而若不幸遭受排擠或邊緣化,他們將感到無助痛苦。因此家長也有需要明白孩童的社交需要,給予他們判斷與選擇朋友的空間,同時也以過來人身分分享自身社交經歷,讓孩子從中了解如何慎交朋友之餘,也通過家長指導學習如何處理人際關係。若孩子遇上欺凌,家長更應主動聯繫校內社工,依據孩子個性特質,商討與擬定恰宜的人際溝通及相處手腕,引導子女融入校園生活圈。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