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分試中文作文飛躍進步的秘密

呈分試中文作文飛躍進步的秘密   如何能夠在短期內提升五六年級呈分試中文作文成績呢?大家要知道中文作文是呈分試當中佔分最多的其中一分卷,但作文卷卻一向都是學生的弱項,想在中文作文中取得好成績,需要先了解一下香港考試及評核局對小六的全港性系統評估的評分標準:文章切題、內容豐富,中心思想明確,能夠按內容重點分段,條理清晰,文章各段互相呼應。行文方面,文句必須通順和達意,不但能夠正確運用句子,而且句式多變、詞彙豐富,甚少出現錯別字或誤用標點符號。這些準則看似簡單,但對於沒有深厚文字功力或沒有閱讀習慣的學生來說,要寫出一篇文句通順而內容豐富的中文作文是十分困難的。   今次就談談中文作文3個不必要的錯誤,以及7個中文作文取分的手法,教大家寫出好文章,考好中文作文劵。   首先說說3個呈分試中文作文不必要的錯誤: 1.不要寫錯文體 因為寫錯文體隨時會不合格。小學五六年級學習的體裁包括記敍文、描寫文、說明文、議論文、抒情文和實用文。各種體裁的寫作要求都不相同,以記敘文和描寫文為例,寫作要求加入大量抒情內容以突顯同學的想法;說明文會有說明事物、道理或理論和方法三種內容;議論文題目會圍繞同學對學習、生活和科技的看法;抒情文題目會以借景抒情及借事抒情為主;實用文則包括書信、日記、週記、便條、啟示等。 2.避免錯別字 嚴重錯別字失分很不值,因為錯別字往往會浪費全篇中文作文的用心。要改善錯別字這個問題,同學可以用一本記事簿記低自己常錯的別字,例如將己、巳、已寫在同一頁作對比,並把常出錯的關鍵筆劃填色,再在各字下配一句詞語,考試前好好溫習一下,就可以避免中文作文寫錯別字。 3.不宜用詞太簡單 中文作文最常犯的錯誤是「重覆用詞」,令文章讀起來非常累贅。不過,小學生的詞彙量不多,難以精準地表達所思所想,亦限制了他們描寫動作、心理變化、情感等,使中文作文內容直白無感情,例如形容開心的情緒,可以用愜意、洋洋得意、喜上眉梢、喜孜孜等詞彙代替。如果能靠多閱讀來增加詞彙量,便能在中文作文時應用出來,細膩地刻劃事倩、環境、和人物的動作、情感。一篇中文作文用上7至8個佳詞,那就算寫作內容不變已經可以突顯文章的水平,博取老師的歡心,令中文作文升級。   緊接就說說7個呈分試中文作文取分的方法: 1.要有合適的字數 中文作文呈分試字數要求300至350。因老師有他們一套的評分準則,字數不足,就會扣分。 2.看清要求、圈出關鍵字詞 作文前要建立良好的習慣,看清題目的要求,切勿急於作答。先圈出關鍵字詞就可以避免中文作文離題。 3.結構要清晰 用自己擅長的組織方法,運用寫大綱、畫思路腦圖,規劃出段落結構的重點。下筆時要不時重看大網或思路腦圖逐點去完成。 4.善用修辭手法 靈活、適當和適量使用比喻、擬人、排比、設問、反問、層遞、誇張、頂真、對偶、反復、對比等修辭手法,可以有效地增強文章的表達效果,把文章內容寫得更引人入勝,同時將中文作文分出高下。因此,即使題目沒有列明所須修辭,同學都應該自覺地在適當的描述上運用不同修辭技巧,但切忌不停重覆使用同一修辭手法。例如不要在一篇中文作文裡面每一段也重覆使用明喻法,不停寫甚麼寫好像甚麼、甚麼很像甚麼。 5.情節多點變化 千篇一律的情節,容易令評分老師生厭。不過,內容匱乏是小學生中文作文常犯的錯誤,因為小學生普遍不懂得一個完整而吸引的故事需要具備甚麼條件。最容易的方法便是使用「六何法」來構思內容,即「何時、何地、何人、原因、經過、結果」六項要素。下筆前,應該先計劃好這六項要素的概要內容,以此作為文章的主要結構。此外,敘事手法多樣,可以運用順敘、倒敘、插敍等方法,令故事情節的先後次序按你想突出的內容安排。 6.善用佳句 在寫中文作文時,在文中適時的加入一些佳句,例如「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一生之計在於勤。」、「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之類,會使文章更有說服力。 7.結尾要有反思或感情 呈分試中文作文不時會要求學生先敍述一件事情,再加上個人感受。不過,學生經常會花上九成字數去描寫事情,而忽略了感受的部份。學生落筆前應先寫好大綱作規劃,如300字左右的文章,可用180字去交代事情,120字抒發感受,再用20字去闡述從中得到的反思。

小學生大量識中文字七大妙法

大多數人的智力發展在四、五歲時遇上重大飛躍,這年齡是一生記憶的起步,人生之後的記憶很多時都在這時開始。而眾所周知的是,人們的記憶在小時候比長大後能力更強,因此小學階段可說是學生認識大量中文字的最佳機會,可以從中國文字造字法「六書」的形、音、義入手,再配合中文遊戲活動強化,以下提供幾種有效方法供大家參考。   大量認識中文字方法一:「象形識字法」 說到認中國造字法,首先是象形,象形是直接將事物的外貌畫出,從一幅畫,再變成一個中文字,如山、日、月,這種記法的好處是簡單直接,基本上學生一看那個中文字就知是甚麼意思。其實就記憶文字來說,中文字與圖畫是分不開的,象形字本身就是圖畫,圖畫就是象形中文字,小學生想記得大量中文字,可以將象形字作為基本,進而再學其他記憶法。從象形造字法可以引伸出「實物象形法」,既然象形字特別容易記得,我們何不由這概念著手,讓實物給小學生看,如桌子、箱子、日曆等等給小學生看,然後讓他看這個中文字的寫法,則學生發現許多實物與中文字的近似關係。對於日常多接觸的物品,小學生總是容易記得,所以多讓小學生看實物,對增加學生認識中文單字的數量一定有幫助。 大量認識中文字方法二:「會意識字法」 中國文字除了象形字外,會意字也是重要的中文造字方法。例如三個木字合起來是森林的「森」字,一看便知是很多樹木的地方;又如二人相背是「北」字,加上下面的月字,成為背後的「背」字,家長可以演練方式,將三個木字在小學生面前組合構成,或以實際動作,展示二人相背的動作,讓小學生目睹這些中文字是怎樣造出來的。這種演練就像在小學生面前表演一樣,令它們從演出中學會認中文字,甚至可以找小學生親自演出故事,讓他們自己去體會中文字形成的故事。  大量認識中文字方法三:「形聲識字法」 形聲字是由中文字的「形」態與「聲」音組成,比如「河」字,左邊是其形態「水」,右邊是其讀音「可」,加起來就是「河」。中國有八九成中文字都屬於形聲字,所以小學生想認中文字認得多,一定要從形聲字入手。中文形聲字最多的是左形右聲的字,比如「水」字偏旁的字,可以系列方式記得,如河、江、泊、湖、泛、汪等等……又如上形下聲的字,如霹、靂、霆、霖、震、霧……再如外形內聲的字,如圍、園、圓、圃、圜、固等等……用這種同系列歸類法,可以令小學生快速學會一系列中文字,可說是小學生識中文字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大量認識中文字方法四:「同音識字法」 古代文字經歷長時間從簡到繁的過程,由於文化發展迅速,很多時候創造文字的速度,不如社會變遷快,所以有不夠中文字用的情況出現,於是便出現了大量同音字,如元、原、懸、玄、完、園等等……飛、非、菲、妃、婓……舞、母、武、無、侮等等,所以除了同義的形聲字可以互為記憶外,同音的中文字也可以作為系列記憶,只要記得一個字的讀音,則其他同音的字也留下印象,無疑對小學生識中文字甚有幫助。   大量認識中文字方法五:「問答識字法」 孩子最喜歡玩,要他們正經學習,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做到,尤其是初小的孩子,根本當回校上課是玩,所以想小學生樂於認字,最好和他們一起玩,問答是其中一個有用的辦法,如題目是「少女」,讓學生去猜出答案「妙」字;如題目是「子女」,讓學生去猜出答案「好」字;如題目是「日月」,讓學生去猜出答案「明」字。這些題目難度不用高,只要能給小學生樂趣便可,太難或會令他們失去答題興趣。   大量認識中文字方法六:「拆字識字法」 這方法與「猜謎識字法」相反,可將一些複雜的字拆成幾部份。如「雷」字是雨、田兩部份;「佳」字是人、土、土三部份;「鍾」字是人、玉、千、里四部份;「森」字是木、木、木三部份。如此類推,小學生每認識一個複雜的中文字,即可重溫幾個拆出來的字,可謂溫故知新,無疑是幫助小學生認中文字的好方法。反過來說,又可以幾個簡單的字,組成一個複雜的字,這樣可以加深小學生對那個複雜的中文字的記憶,遠比強行記憶來得有效。   大量認識中文字方法七:「歌謠識字法」 從古到今,歌謠都是記錄事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很多歷史文化之所以流傳下來,都因為歌謠可以四處傳達,琅琅上口所致,很多人在小時候聽過一些廣告歌,到長大後仍然記得清楚,可見歌謠絕對是加深記憶的重要一環,所以讓小學生多唱歌,多記歌詞,會是幫助他們記下大量中文字的好方法,而孩子本身最喜歡玩,唱歌對他們來說是有趣的遊戲,這樣可以大大減低小學生對刻板學習的抗拒,同時加深學習的動力與效果,所以建議小學生多參加唱遊活動,既可令身心舒暢,又能記下不少中文字。   總括來說,要小學生識得大量中文字,基本上要從形、音、義著手,如果小學生學記文字,不從形、音、義開始而強記,是捨易取難。如果小學生學習時,從紮實的形、音、義著手,再配合適當的有趣遊戲以引起小學生的興趣,小學生誰不愛玩?如果缺乏遊戲,等於缺乏誘因,效果只會事倍功半,因此,在小學生學認中文字的過程中,最好寓學習於遊戲,效果會比單純操練好。  

中學的中文科和小學為何大不同?

要探討這個問題的原因,是因為很多小學生,甚至家長在升中時掉以輕心,以為小六學生在小學時面對中文科游刃有餘,升中學也問題不大,結果讀了一個學期後,才發現中文科學業成績強差人意,也不知是甚麼原因。其實初中與小六的中文科差異很大,可以預備之處也有不少。   中學的中文科文言文變成必修 小學教育通常沒有系統性的文言文教育,就算學校有位學生選修文言篇章,也都相對簡單,對小學生來說只是初嘗淺嚼,並不構成壓力。但進了中學後,突然面對甚少面對的文言文,其精簡的程度,是小學時的篇章遠遠比不上的!最好的預備方法,是從高小開始就多點學習文言篇章,預先熟習文言文與現代漢語截然不同的文法,好像略去主語、通假字等常見法則。此外,寓言尤其要多讀,因為初中雖有寓言,通常不會選太長的篇章,而著重如《細說新語》之類寓言,因此高小學生要多讀文言寓言故事,則在升上初中後,不致於措手不及!同時要多讀唐詩,因為初中文言,除寓言外,最多就是唐詩,而於五七言絕句尤其多,以方便學生背誦,家長如在小學階段,多讓學生讀《涼州詞》、《黃鶴樓》之類詩歌,對學生升中時應付文言文甚有幫助。 中學的中文科白話範文深度提高 小學生讀的文章,多數是現代香港人寫的,文句淺白,說的內容也是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小學生面對自己熟識的文字與內容,自然易於吸收。但升中之後,首先篇幅長度已經大不相同,而所學範文很多是內地篇章,甚至有些範文由百年前的作家如巴金等所寫,這樣文化上的大不同,對升中學生來說談何容易?最好的預備方法,是鼓勵學生養成閱讀散文、小說的習慣,開闊他們的眼界,可以說現在的學生用以看電子產品的時間實在太多,拿起書本來看的時間實在太少,直白一點說,不看書的學生文筆怎會好呢?應該在高小階段,讓學生看《三國演義》、《水滸傳》等白話名著,或金庸、倪匡等作品,既可增加想像力,又可培養好文筆,真是一舉兩得。   中學的中文科答題模式大不同 在小學階段,很多問題的答案都是填充、選擇題、短問答,學生所答題目通常都很直接,甚至是搬字過紙,但當他們進入中學後,答題變成需要分析重點,用自己的文字寫成段落,這樣難度自然大為提高。最好的升學前預備工夫,是在升中前的高小階段,預先給他們看看中學的出題方法,讓他們預先熟習,另外平時要鼓勵孩子多角度思考,學習正反分析,用不同的維度分析問題關鍵,令他們有充足的能力與心態面對截然不同的問法,否則如在初中時才突然遇上未遇過的難題,難免遇上挫敗,這樣會影響他們升中早期的成績,甚至影響讀書信心,所謂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如一開始便跌倒了,發覺自己比不上有預備的同學,對學生的中學初始階段肯定不是好事。   中學的中文科作文要求提高 小學生作文多數是記敘文,題材通常較為簡單,而且很多是開放性題目,如「我的志願」之類,給學生很大發揮空間,也流於空泛。就算是議論文,通常只要有齊論點、論據、論證就算合格。但當學生升到中學,不只字數加到六七百字,而且無論在審題、立意上的要求都大為提高,要有明確的中心思想,寫作手法也要多元化。要預備好中學作文,首先要在心態上,放棄小學時作文的三段式寫法,即是慣性陳腔濫調的開頭,平平無奇的中段發展,加千篇一律的愉快結局。然後要明白,不少中學的作文功課,在寫文章之前已經在計算分數,要學生將寫作大意、中心思想、文章結構都交代清楚,否則會扣分。寫文章時一定要著重起、承、轉、合的基本架構,每一次作文都要有全力以赴,要有把其他同學都比下去的創作鬥心,無論敘事角度與切入點都要靈活多變,絕不能像在小學階段時交差了事,永遠要記得,不用心寫就不會寫出好文章。 中學的中文科閱讀理解 閱讀理解從來都是中文科的難點,在中學階段,一直是整份中文科試題中是最難取得高分的部分。最令考生頭痛的是要花很多時間去做,雖然它所佔的分數雖然只有十幾分,但這十幾分對考試來說,便成為成敗關鍵。小學生的閱讀理解比中學生容易很多,文章字數也不過六百字,但中一的閱讀理解很多都超過一千二百字。升中時,首先要有心理準備,閱讀理解確實是難關。要做好閱讀理解,必要在升中前學會速讀,很快能判斷那些文字屬於阻礙時間的垃圾,是的,做閱讀理解,最難就是過濾掉無用的垃圾,盡快找出段落大意與關鍵字,做到這一點,才能面對閱讀理解較難的篇章時仍能輕鬆面對。而且必須習慣的是,將閱讀理解放在測驗及考試時最後做,這樣可以避免因為放太多時間看閱讀理解的文章,而無法做完整份卷。   總之,中學中文科與小學中文科層次並不相同,很多在小學時可以輕易應付中文科的學生,在升上中學後成績直線下降,這與學生與其家長在他們升中時掉以輕心有關。文言文固然令學生不知所措,作文也不能像小學時隨便交差,閱讀理解一定要做好時間管理,只要在升中前作好幾個難關的充分準備,則孩子在升上中學後,便能快速適應,俗語說「萬事起頭難」,起啟工夫做得好,便能迎來光明的未來。  

升中面試常見九大題型大解構

  著緊孩子升中面試的家長,對面試中必問的10大題型應該不會陌生,但懂得題型不代表懂得答,懂得答又不代表答得出色。 這是關乎孩子未來的重要時刻,如果家長能夠為孩子準備得最好,可謂在中學生涯的起跑線上已經快人一步! 升中面試10大題型的第一題是自我介紹,很多學生顧名思義就說自己的學歷,讀甚麽小學,家住何處,自己的性格興趣等等,都在強調「自己」身邊的一切,其實在自我介紹中,如能多提及自己的團隊參與、社區服務會更易得分,因為中學與小學在團體生活的角色上大不相同,很著重與老師、同學間的互動,更為緊密的社交能力將十分重要,所以當作自我介紹時,在提及自己多元才能之餘,如能強調團隊參與能力,會令自己的魅力更加突出。 分享一個聖保羅男女書院學生的自我介紹,起初學生和很多人一樣,自我介紹都是提及自己的學歷、家庭背景、性格興趣、獎項及為何選擇這校……但是如果加入層遞法,效果就更加理想。 層遞就是說自己丶再帶出身邊的朋友和同學,他說很希望入到聖保羅男女書院的樂團,加強自己和同學的溝通及團隊合作,接着延伸至層遞法的高一層,就是自己和社會及世界的關係,學生希望透過樂團參加制交流表演及比賽,為學校爭光。最後的結尾也相當重要,就是學生希望入到這間學校,能以學生的身份和老師打招呼🙋‍♂️   升中面試十大題型第二類是一分鐘短講,以一分鐘時間,用三個詞語創作有意義的故事,這對剛升中一的學生不無難度,一旦想不出重點,導致手忙腳亂,面試可說已經失敗了。這時我們要想起「黃金三點法」,假如問題是老人、疾病、工具,我們先要從自己開始說,說自己對老人有何看法,或自己都會變成老人之類,再說自己身邊的老人有甚麽疾病,然後再將論點推向社會層次,如說幫助老人的工具就是社會保障或醫療等,這種思考模式將可避免孩子到時腦海突然一片空白。 第3類謂「黃金三點法」,即在答問題時,從自己、身邊的人、社會關係三個向外推展的層次思考,可避免在答問題時想法太單向,同時令考官覺得孩子的思考較為豐富。 第4類是單詞短講,通常提出的單詞會從生活上接觸到的物品開始,如智能電話、巴士、書包等等,如果學生單純說出物品的特質,除了可以表現口舌便給之外,談不上發揮,但如能略為談論一下物品的社會意義,則每每收到畫龍點睛之效,如說智能電話的好處之餘,最後說說智能電話亦會令低能族大增,手機雖然加強與陌生人的關係,但每每因太令人沉迷,反而拉遠了與身邊人的距離,這類帶點批判的思考,相信能得到考官一些好印象。 第5類是開放式題目,這類題目每每提及一些時事,都是學生經常聽聞,學生可以隨意評論,例如已經被公認為世紀流行疫症的新冠肺炎,或是香港回歸二十五周年之類。答這類題目看似容易,其實有其限制,不易答得好,因為這有賴學生平日多留意時事,多看新聞,如談新冠肺炎,有賴平日對中外疫情發展有所認知,對香港的防疫政策亦能理解,才會答得完滿,如果單純講個人感受,恐怕不易令人留下印象。 10大題型第6類是代表(比喻)題,如問學生會選擇甚麽食物代表自己,或以那種家具代表自己的小學生活等等,這種題目的重點是比喻是否貼切,屬於比較輕鬆的發揮題,並沒有標準答案,學生不妨於這題目多發揮想像力,讓考官感受應徵者的創意,最好能發揮一些正能量,間接談到自己積極一面,如勤奮、努力、關心他人之類,令考官多理解自己的一些性格優點。不宜自吹自擂,誇大自己的好處,也不宜妄自菲薄,對自己消極批評,給人壞印象。 第7類是選擇題(有選擇),例如,在地鐵上遇到長者、孕婦、殘疾者等需要讓座,你會讓給那一個?為甚麽?其實這類題目沒有標準答案,答那一個都可以,只是理據要充分,例如因為敬老,所以讓座給長者,但要同時提防考官反問,難道其餘兩位弱者不需要讓座嗎?選擇題的重點,除了要選出自己的答案,還要答得出不選其餘兩個的原因,否則如經不起對方一問,呆在當場,恐怕會給考官壞印象。 第8類是選擇題(無選擇),例如,如果讓你做任何一個歷史人物,你要做那一位?這也是沒有標準答案的發揮題,沒有標準答案,學生可以任意發表創意,不過這類題目最好回到「黃金三點法」,所答答案最好帶出社會意義,合乎道德規範,如答孫中山先生、孔孟等人比較容易掌握,除非有非常有說服力的理由,不要選擇一些負面人物,否則很難自圓其說,如果說到一半就說不下去,想考官不扣分也難。 第9類是是非題,例如:你贊成學校推行全日制?還是半日制?為甚麽?這類題目也沒有必然的是非對錯,但也不是創意發揮題,這些是非題需要較強的分析能力,無論支持那一方,答案都要有明確理據,如果支持全日制,既要支持全日制的論點,同時要提出反對半日制的原因,就像是在參加辯論比賽一樣,只提出支持自己的論據是不夠的,務須同時分析正反兩個方向的優劣。 第10類是小組討論,在小組討論中,要明白不是多話的一定最高分,反而懂得尊重別人,懂得人際互動,做到有效協調及化解衝突,才是得分的正路方法。當然論據出色會有幫助,但如果只是單純的多話,用聲大量多去輾壓別人,阻人說話,不見得會有好處,不少人以為以聲量壓過別人便是贏了,還以此沾沾自喜,殊不知已經向考官暴露了自己的弱點,被扣分也不自知。 總而言之,升中面試10大題型每每考的是急才,能說會道固然有利,但如果準備充分,知道在甚麽時候該用甚麽方法應對,肯定對面試有幫助,而頗受推崇的「黃金三點法」則可幫助考生臨場思考,令考生不會無法應對呆在當場,如能善用以上方法,面試已經成功了一半。        

中文科呈分試閱讀理解

中文科呈分試閱讀理解,在整份中文科試題中,是除了中文科作文之外,最難取得高分的部分。原因除了答題不易外,最令考生頭痛的,是要花很多時間去做,但所佔的分數比重卻不成比例地少。如果沒有適當技巧,在花了大量時間去看文章後,答得卻不好,真是費時失事,偏偏它所佔的分數雖然只有十幾分,但如果考生們在其他部分取得的分數都差不多,中文科呈分試閱讀理解這十幾分便成為成敗關鍵,所以成績好的學生,無不重視閱讀理解,而盡力掌握取得高分的技巧。到底中文科呈分試閱讀理解要做得好,有甚麽要訣呢? 中文科呈分試閱讀理解第一法:圈下重點 所謂圈下重點,是在文章及問題卷上用筆圈下重點。不要小看這一步,因為中文科呈分試閱讀理解的問題往往很複雜,複雜到有點混亂,如果考生擅於在文章及問題卷圈下重點,對了解全文脈絡很有幫助,可以避免在答題時找錯資料,當然前提是文章及問題卷沒有計算清潔分,實際上多數考卷都沒有計算清潔分,如果有的話唯有靠記性圈下重點,但相比之下,用筆圈下重點,遠勝於靠記性去記。事實上除非考卷寫明一點都不能塗污,否則單純圈下重點對清潔分也問題不大。 中文科呈分試閱讀理解第二法:先看問題 很多考生在處理中文科呈分試閱讀理解時的毛病,是一開始將文章先看一次後,其實轉頭忘記了大半,於是在看問題後,又重複在文章中找答案,這樣費時失事得很,幾乎是白費第一次看文章的時間。所以說要先看問題,再看文章,比如第一題問題問及文章主旨,考生可以圈下「主旨」二字;比如第二題問主角去過甚麽地方,考生可以圈下「甚麽地方」;比如第三題問主角喜歡吃甚麽,考生可以圈下「喜歡吃甚麽」。如此類推,先看問題再看文章的好處,是在第一次看文章時,已經知道自己要找甚麽,這樣答問題時自然事半功倍。 中文科呈分試閱讀理解第三法:學會速讀 所謂速讀,是不要細看每一字每一句的意思,而需要選取重點內容將它記住,考生要記住,答題時間有限,看得夠快,實際上在做中文科呈分試閱讀理解時,已經佔盡上風,學會速讀,對閱讀理解取得高分極為重要。簡單方法是要特別記住名詞,如時間、地點、人物等等,其次是特別起眼的形容詞,至於副詞及連接詞大可略去。名詞通常是文章重點所在,可以歸納出文章基本內容,甚至主旨。速讀的重要配合手段,就是之前說過的,用筆圈下重點,記住重要的名詞,再圈下形容這些名詞的形容詞,對答題很有幫助。 中文科呈分試閱讀理解第四法:找出段落大意。 很多中文科呈分試閱讀理解篇幅不長,但問題只有幾條,可見很多篇幅都與問題無關。所以考生要擅於找出段落大意。而且,有時文章有雖有幾段,但並非每一段同樣重要。考生一定要搞清楚每段的大意,同時要弄清楚每一段的關係,分析段與段之間究竟有沒有關聯?如果沒有關聯,段落各自有甚麽重點?考生要針對全文大旨,找出全文的重點段落,這樣可有助縮小答題範圍,使考生更高效利用時間,更精準掌握答案。 中文科呈分試閱讀理解第五法:了解題型 中文科呈分試閱讀理解題型通常分為四種,即歸納段落大意題、短問題、選擇題及長問題。歸納段落大意題,一般在篇章中出現得比較明顯,考生相對比較容易取得分數;短問題的答案通常是一些名詞、形容詞,或文章的主要情節,只要學生學會圈下重點,通常便不難答;比較難的是選擇題與長問題,閱讀理解中的選擇題,通常能選舉的答案都似是而非,各個答案都似答對,但其實很容易混淆,答這類選擇的重點,是不要答得太快,很多考生沒將題目看清楚便作答,要記住這類題目,往往看似正確的答案不止一個,但其實我們要選的並不是看似正確的一個,要是要選最好的一個;至於長問題,這通常是考生失分最多的一環,這種問題不是單純寫下一個單字,或一兩句短句便能完成,有時會寫下半個段落的文字,足有四五句,甚至更多句字要答,這實際上需要考生對整篇文章有充分的理解,才能答得好。這類題目有個麻煩的地方,如果捉錯用神,寫下了大段文字,卻答錯了,真是既費時又無意義。如果考生發覺答一個問題時,要答下的文字太多太長,則可能需要將那段文字縮寫,改成較為簡略的意義,這樣才能取得較佳分數。 中文科呈分試閱讀理解第第六法:不要隨便自創意義。很多考生在看到問題後,在文章內找答案,但找了半天遍尋不獲後,每每以為可以自創意義,按自己的想法去答,其實這是錯的,中文科呈分試閱讀理解裡的問題,除非表明考生可以講出自己想法,否則一定能在文章中找到答案,學生答不出問題,十之八九是自己找不到答案所在,不如在文章中其他段落尋找有無所需答案,總比亂作一些答案出來有意義。 第七,時間控制。比如中文科呈分試閱讀理解佔全卷十五分,最好用整體時間的百分之十五完成,如果之前做其他題目有剩餘時間,可以將這些時間加給做閱讀理解時用,因為閱讀理解是最花時間,甚至花時間也做不完的,很多考生花太多時間做閱讀理解,往往導致無法完成整份卷,這是做閱讀理解的大忌,輕則導致分數降低一兩成,重則導致考試不合格,考生必須要記住這一點。 總的來說,閱讀理解可說是考試成敗的關鍵,它會成為成績高低的分水嶺,考生如果跨不過,成績肯定要打折扣,至於擅長閱讀理解的考生,則每每成為考試的勝利者。

升中面試中朗讀文章

book, asia, children-1822474.jpg

升中面試中朗讀一環,考起不少面試學生,也每每令關心學生面試成績的家長頭痛。因為多數學生沒有受過朗讀的專業訓練,無論咬字、聲線、感情、抑揚頓挫等等都少有考究,將朗讀當成隨便讀出一篇文章,於是效果每每平平無奇,甚至在緊張下失準,影響面試成果,所以在面對升中面試朗讀文章時,要學會一些不可不知的技巧。 簡單講,朗讀就是朗聲誦讀,將視覺形象的書面語,透過適當腔調及感情表達,化成聽覺形象展現出來,變成口語模式的語言藝術。可以說,文字藝術是一種創造,朗讀就是對文字的再一次創造,朗讀要表現得好,學生需要將文字的視覺特質,轉化為語言的聽覺特質,文章中的每一個詞語,那一個屬輕,那一個屬重,學生都要掌握得好,絕不能以為懂得讀出文章中的每個字就是懂得朗讀。 升中面試中,朗讀的首要條件是發音清楚準確,朗讀時固然不宜有錯字,字與字之間要分隔分明,亦不能有懶音,香港很多人從小就有懶音,到了朗讀時不知不覺就讀了出來,考官自然也聽得出,所以學生在平日就要訓練改善懶音,發覺了就立刻改,家長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幫忙孩子改善懶音,如果大家都不清楚,可以查字典證實對錯。如果已經到了面試前席,再作訓練已遲,則可提醒孩子最容易讀錯那個懶音,在面試時遇上要分外留神,學生自己在準備朗讀的文章時也要有所警覺。 除了發音要準確外,在升中面試朗讀時的聲量控制也很重要。切忌將全文以同一種聲調讀出,朗讀的聲量與文章內容的輕重緩急應保持一致。如文章的情節推向高潮,朗讀也應提高聲量,相反如果情節緩和下來,應將聲量降低,這樣朗讀才能保持音調鏗鏘有致。例如英文朗讀在讀到元音時,以加以加重音調,以飽滿的方式讀出,達到音節鏗鏘的效果,同時,讀到文章情緒喜樂處、該讚賞處,也要提高聲調,令聽者也感受到文章的高漲情緒,與朗讀者一起融入文章的世界。當文章涉及角色的年齡特質,朗讀者需要演繹年輕人時,語調不妨提高;演繹老年人時,語氣自然較為穩重低沉;如果要演繹女性,亦要具備女性的語調特質。總而言之,朗讀者要將文章中的老、中、青特質拿捏得好,甚至小孩、嬰兒的特質亦要善於掌握。 再者,在升中面試中,停頓與連讀兩者也是朗讀中重要環節。懂得何時停頓,在朗讀中留白,每能吸引住聽者的注意力,等待朗讀者繼續說下去,給聽者消化上文說的文意。而好的連讀也同樣重要,在經過刻意設計的停頓後,來一個巧妙的連讀,則可帶來抑揚頓挫的效果,來回牽動聽者的情緒。有時在英語朗讀中,將上一句尾的原音,以下一句首個字的元音緊接,會帶出緊湊的效果。好得停頓與連讀,有如音樂中的旋律,帶來美妙的節奏感,可以掌握讀者的情緒起伏。朗讀最忌一直平鋪直敘,沒有停頓也沒有連接,廣東話謂之「水過鴨背」,聽者或會覺得沉悶,甚至打呵欠。 節奏也是升中面試朗讀中重要的一環,節奏中語速很重要,但節奏並不等同速度,節奏好像文章的骨架結構,每由緊張、放鬆、高昂、低沉、輕快、凝重、歡樂、悲傷等等元素組成,讀者必須從文章的內容結構中,好好掌握朗讀時需要表達的節奏模式。好的節奏模式像音樂中好的旋律一樣,能緊扣聽者的情緒,如能令聽者在高低緩急中,追隨著朗讀者的節奏變化轉換,朗讀已經成功了一半。朗讀時掌握好節奏,才能將無聲文字的意境,轉化成有聲語言,讓聽者體會文章的意義,才能忠實地還原文章作者的全部思想。 還有一項在朗讀中要留意的是多音字,由於在面試中朗讀前,朗讀者多數沒看過要讀的文章,當文章出現多音字,朗讀者很容易讀錯,例如「中暑」,朗讀者看到中這個字,會下意識立刻讀成「中國」的中,而沒有讀成「中獎」的中,立刻在考官面前出錯,如果三番四次因為這種情況出錯,對升中面試的結果當然有所影響,所以朗讀時一定要留意多音字,如上述中暑與中國的例子,在朗讀詞語之前,即要盡快清楚那個詞語的意義,盤算好在當時的情況要讀那一個音,然後準確讀出。 如上所述,朗讀最重要的自然是聲音上的掌握,而在懂得各種發音上的技巧後,學生在升中面試前,最好理解朗讀時呼吸的重要性,雖然呼吸大概不會被考官特別注意,但其實在朗讀中,懂得自如的控制呼吸並非不重要,朗讀要有充足的氣量與氣流,才不會令發聲時斷斷續續,給人不夠氣的感覺,通常朗讀中會採用胸腹呼吸法,特點是以胸腹配合呼吸,進行擴張或收縮,不要單憑喉嚨發音,否則讀到一半隨時會感到中氣不足,如果懂得胸腹呼吸法,留意橫膈膜的運動,則會令中氣充盈,容易給人揮灑自如,自信十足的感覺。 最後,學生要明白,在升中面試的朗讀中,學生最宜管理好自己的緊張情緒,如果情緒緊張,導致面對考官時,臨時說話口吃,則所有的準備也是徒然。到底面對升中面試的學生,只是十二三歲的小孩,明知面試對自己影響甚大,面對壓力下隨時未能好好發揮,於是影響成果。如果在朗讀中,經過充足準備,不如放鬆心情,如能做到面試時態度自然,臨場表現談笑風生,才能發揮得最好。

小一面試訓練攻略

與你分享小一面試訓練全攻略 面試範圍包括什麼? 自我認知:自己丶家庭丶和家人丶生活習慣丶校園生活和同學朋友 常識:交通工具丶時間丶季節丶職業丶食物等 認知能力:數字丶顏色丶形狀常見物件常見文字等 觀察能力比較位置先後分類觀察圖片等 思維能力:序列丶推理丶迷宮丶連線等 以上範圍雖然廣泛,通常在幼稚園課程內涵蓋,坊間的面試班亦能針對性地加強各種認知及能力。 真的要零歲開始訓練? 1. 對人要有禮貌 懂得與周圍的人,包括親友或大廈的管理員說早晨丶午安丶Hello,告別時說拜拜、再見、下次見等。 適當時候說謝謝丶對不起。 不打斷別人的說話。 鼓勵孩子說話時要眼望對方,面帶微笑,平日坐着和站立的姿態細要端正。 家長小貼士 家長能以身作則,不只吩咐或教導小朋友跟其他人打招呼,平日在生活中亦能身教,對周圍的人有禮微笑。有時孩子天性害羞,未能即時適應陌生人,家長們不要過分催逼或擔心,家長持續的待人態度是會感染孩子的。父母想教孩子懂得禮貌 ,但請家傭做家務時,採用的是呼喝的態度, 還是會說「唔該丶謝謝」,孩子是看在眼裏的。 2. 孩子充滿好奇心和創造力 孩子對事物充滿好奇丶富想像力和創造力,絕對有助孩子,在日後學術探究上有更出色的表現。 家長小貼士 孩子每事問時,家長不能表露厭煩的表情和態度,縱然有時身心俱疲,千萬不要敷衍丶指責或阻止孩子好奇的行為,可暫且請其他家庭成員照顧孩子。因為家長漠不關心或冷淡的反應會泯滅孩子的好奇天性,所以要欣賞孩子每事問的探索態度。 3. 專注和聆聽 家長小貼士 利用一些益智玩具訓練孩子的專注力 例如模型丶砌圖或Lego是不錯的選擇; 也可用一些俯拾即是的物資如紅豆丶綠豆丶黃豆及三個不同顏色的小碗,訓練時請孩子一手拿着碗,再用主力手前兩指一手將紅豆放在黃色碗,將綠豆放在紅色碗,再將黃豆放在綠色碗。開始時每種豆子放五至十顆豆,逐漸按孩子的能力增加數量。經過訓練後,孩子的小肌肉會更靈活,專注力逐漸提高,逐漸也能夠坐得端正持久,習慣面試及小學上課的模式。 4. 戒除壞習慣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則 並多加提醒孩子戒除小動作如或玩耍時除鞋丶托腮丶咬手指丶喜歡插話或挖鼻孔等壞習慣。 家長小貼士 針對性地講一些故事或童話,使孩子認識到自己的不良習慣。比如孩子喜歡挖鼻孔,家長可以說醜八怪的故事,主角醜八怪的鼻孔是怎樣來的,讓孩子通過這個誇張的故事,明白挖鼻孔所帶來的危害,從而激發改正的願望。 面試時老師注重甚麽? 1. 有禮貌 孩子懂得發問前先舉手,並懂得在校長或老師示意後才坐下,孩子不要隨便離開椅子。 不要過分做作,流露孩子真本性較令老師或校長接受。 2. 能聽從老師指示 孩子不需要老師重複提醒,便能夠迅速地聽從及完成老師的指示。 3. 能說完整句子 孩子儘量不以單字作答,才可以顯出孩子有基本語文組織能力。 4. 能有效和別人溝通 孩子能有信心和有條理地敘述事件或能看圖講故事。 5. 能以基本英語應對 孩子最理想是能以完整英語句子作答。 6. 主動好奇 […]

小一入學統籌辦法大檢閱

小一入學統籌辦法的首階段為自行學位分配,佔分配的學額約50%,其中30%用於取錄世襲生,即現有學生的弟妹或教職員的子女,其餘學額以計分辦法準則收生。第二個階段為統一排位,50%的學額原則上是以家長的選擇為依歸,但學位求過於供時,教育局將以電腦隨機分配,所以當中含運氣元素,統一排位45%派給網內學生,另5%派給跨區學生。 如何申請? 家長可在每年九月於指定地點領取小一入學申請表丶填表須知及小一入學資料單張。領取地點包括子女就讀的幼稚園丶幼稚園暨幼兒中心丶 各區民政事務署丶教育局學位分配組及區域教育服務處。 自行分配學位的申請日期通常為九月尾,家長需於指定日期前把申請表交到心儀的官立或津貼小學。 統一派位則於翌年二月開始,家長須為未獲派學位的子女辦理選校手續,派位結果於六月公佈,家長需於指定日期到統一排位中心領取小一註冊證,並在指定時間到獲派的小學辦理入學手續。 家長小帖士 小一入學統籌辦法的兩個階段,均不設面試及筆試。 凡申報子女為首名出生子女的家長,只需在表中聲明,無需另行宣誓。 小一入學統籌辦法並不包括直資小學丶私立小學及英基學校協會管轄下的小學。家長希望子女入讀這些學校,需留意個別學校的面試日期,並自行申請。 第一階段:自行學位分配 收生計分機(教育局有可能會微調,申請前可瀏覽教育局網頁) 適齡兒童(即翌年九月開學時年滿五歲八個月至七歲) (10分) 以下5項只可挑選1項: 父母在該校或同地址的幼稚園或中學全職工作 (20分) 哥哥或姊姊在該小學或同地址的中學就讀(20分) 父或母是該小學的校董(20分) 父母丶哥哥或姐姐是該小學的畢業生(10分) 申請學童是家庭中的首名子女(5分) 以下2項只可挑選1項: 與該校的辦學團體有相同的宗教信仰 (5分 ) 父母是該小學主辦社團的成員(5分) 自行分配學位遊戲規則 人物關係網 利用私相授受或有枱底利益的關係是刑事罪行,家長切勿以身試法。適齡的學童父母是畢業生或有相同宗教關係,分數越高。 靠運氣? 小一學額如不敷應用,同分的學童多怎樣處理?舉例獲20分的申請人有100人,但扣除25分或以上之申請人,餘下學額只有50個,學校便會將有關申請交由教育局,以隨機方式及公平原則下抽籤。 必然取錄? 有兩情況下,學童必然被取錄。第一是父或母在該小學就職,職級不一定是校長或教師,就算文員丶社工丶資訊科技助理等全職雇員亦可。第二是申請學童的兄姊在該小學就讀,例如在2020年申請學童在2021年入學,兄或姊必須在2021年仍在該小學就讀。 學校有酌情權? 至2000年起,小學校長已失去了收生的10分酌情權,所以在自行收生階段,小學必須根據教育局所規定的程序,按照計分辦法收生,完全沒有選擇權或酌情權。 同宗教信仰一定加分? 相同的宗教信仰,因應學校而有所不同。例如某天主教小學可能是父母已領洗便可獲5分,而另一所天主教小學,則是申請學童已領洗;又舉例聖公會的小學,規定聖公會教會受洗的孩童才獲5分。 家長小帖士 自行分配學位可以申請全港所有小學,不受校網限制,但家長需注意交通時間,以免因舟車勞頓而影響孩子的精神狀態及學習進度。 直資小學丶私立小學和國際學校的學費每年必然上升,但家長的收入可能會因經濟環境的變動而改變,家長需要評估風險作長遠的決定。 不少學校在考慮叩門申請時,都以忠誠度為其中一大準則,所以在自行分配學位及統一派位時要以該校為第一志願,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第二階段:統一派位 假如學童於自行分配學位的申請落空,必須參加統一派位,統一派位的選擇學校表格分為甲部及乙部。   甲部:家長亦能按自行分配學位一樣,不受校網限制,報讀任何校網的小學3間(亦可填報自己區內的校網),甲部即統一派位學額10% 即整體小一學額5% ,數量很少,加上全港學生一起抽籤,抽中機會渺茫。   乙部: 家長必須於所屬校網挑選小學最多30間,乙部佔統一派位學額90%,即整體小一學額45%。 隨機編號 家長順序填報最希望子女入讀的學校,每名申請學童將獲電腦派發隨機編號,編號越前則排位次序越先,然後電腦會隨機抽籤分派學位。首先依照隨機編號次序,審閱全部申請人的甲部第一志願,有位即分派;如申請人未獲派學位,電腦便按隨機編號次序,審閱學童的第二志願,如此類推。 處理甲部申請後,電腦將以同一方法處理乙部申請,直至每名申請人均獲得一席小一學位。 家長小貼士 甲部和乙部的選擇可以重疊,即在甲部填上的學校,在乙部也可填上。如心儀學校是在網外,家長應在甲部第一志願填上網外的心儀小學,第二志願填網內最心儀的學校,第三志願則留空;然後到乙部第一志願再填校網內最心儀的學校, […]

選校不再一籌莫展——升中面試有妙計

補習老師經常從家長口中聽到他們家中對學童升中面試憂慮,「我的孩子口齒不夠伶俐, 難令面試官留下深刻印象,或是孩子校內成績比不過別人、無法展現其博學多聞的一面等。」然而,升中面試最重要的,是展現孩子的良好學習熱忱態度、禮貌及獨立思考的能力。 至於升中面試內容究竟有哪些?補習老師指一般升中面試官會透過傾談,了解學生的價值觀、思維模式,乃至時事等。升中面試話題或會包括日常生活、校園生活、家人及朋友等。大部分的學校都相當看重學生在參與課外活動的積極度,是否操行良好或表達能力高,而不是單單學科成績優異卻無學習動機或對周圍事物的自我探索能力的學生。 那麼,究竟應對升中面試有何妙計良策?以下將列出數項“貼士”為大家一一拆解: https://elitelearningbymschu.com/wp-content/uploads/2021/12/b565f4ac-6b82-4db5-a547-c9a1e40c65a6.mp4 一· 多談及參與活動經歷帶來的成長轉變 更易獲青睞 許多孩童在升中面試的自我介紹環節僅談論自己曾參加多少活動,獲得多少獎項等,卻欠缺對活動體驗,以及從中學習到什麼的闡述。資深中文補習老師指出,其實學生自我介紹時,沒有必要逐項課外活動或獎項說一遍,畢竟那些在呈交予升中面試官的檔案已有提及,學童只需要加以強調究竟那些獎項或課外活動的經歷,對其成長發展起了什麼作用,或用我們在升中面試教授的框架:介紹事件的原因、經歷、感受、得着即可。 二· 保持笑容顯現自信 禮貌大方必不可少 資深中文補習老師注意到不少學生急切給升中面試官留下好印象,個人面試時一不小心就過分吹噓自己,或是在小組討論面試環節不斷搶答題目,為要展示自己能言善辯,不斷攻擊其他考生的觀點,甚至執意爭取整個討論的領導地位。 而事實上,升中面試官更注重的是學生的良好態度。故此,學生踏入升中面試場地時除了對考官保持笑容,也當對其他考生表現尊重有禮。中文補習老師亦建議學生,小組討論時為自己的論點解釋時也應保持不亢不卑的態度,說話長度適中,與升中面試考官及考生皆保持眼神接觸, 已參加我們升中面試班的同學,可嘗試擔當協調者或歸納者的角色,必能令升中面試考官刮目相看。 三· 包裝自己真正的個人專長 切莫單靠背稿 一些家長也許認為,學校收生準則必然是要孩童博覽群書,即使孩子興趣不是閱讀,也要他們在介紹詞裡加入一些自己不曾讀過的典故,強行要他們背誦。但這麼一來,哪怕孩子幸運地靠著良好記憶力背誦好不盡真實的自我介紹詞,也會讓考官感覺牽強,所以一定要運用框架,詳情可看網頁內網上升中面試的介紹片段。 另外很多學校有要求學生介紹喜歡閱讀的書籍,如果學生對閱讀的興趣不強,也要先選定一本中文及英文圖書,想想圖書的內容,讀後的感受,讀後獲得的啟發及價值觀。此外,老師會問及書本的問題,例如: 如果你可以和書中的角色交談,會選擇誰? 如果可以讓你改結尾,你會怎樣改? 你最喜歡的角色是誰?為什麼? 如果你是xxx角色,你會這樣做嗎? 四· 升中面試小組討論需注意互動 勿變個人演講 中文補習老師也提醒學童,參與升中面試小組討論時,倘若只一味陳述自己對題目的觀點,而沒有聆聽及回應其他考生的意見,就會讓考官感覺他們並沒有投入討論,印象將大打折扣。 升中面試小組討論時學童應當注意團隊意識,別的考生說完話,除了說“我同意這看法“來回應以外,也要緊記補充一下究竟他們是如何理解對方的觀點的,然後才陳述自己的觀點。當然,也不要忘記對正在回應的考生保持眼神接觸,注意身體語言,展現團隊之間的交流。重申一句,已參加我們升中面試班的同學,可嘗試擔當協調者或歸納者的角色,必能令升中面試考官另眼相看。 五· 面試常見題目一覽 圍繞個人日常生活的問題 請用廣東話/英語/普通話介紹你的家庭 你平常都喜歡做些什麼呢? 你對自己的期望是? 你覺得自己有什麼缺點?你都會如何試著改善? 你會用什麼動物來形容自己? 圍繞學習能力的問題 你在小學裡面最難忘的經歷是什麼? 我看到你參與了XXX的課外活動,可否說說你在當中學到什麼? 請分享最近看過的書。 談論中學願景的題目 你對本校的認識有多少? 為何選擇本校? 你會如何適應中學的全英文教學? 如果本校要增添一項設施,你覺得應該是什麼? 圍繞時事的問題 你有閱讀報章的習慣麼?最近讓你印象深刻的新聞是? 你覺得家長應不應該限制子女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 你覺得應否用電子課本取替實體書(傳統課本)呢? 疫情之後,你覺得整個社會需要如何修復? 創意及處境題 若你有一千萬元,你將如何處理這筆錢? 你贊成老師以普通話教授中國語文科嗎?為什麼? 若你的好朋友在考試時作弊,你會怎樣做? […]

解開學童鬱結 家長必讀秘笈

我的孩子本是活潑開朗、正面敢言,為何近來沉默寡言?憂心忡忡? https://elitelearningbymschu.com/wp-content/uploads/2021/11/WhatsApp-Video-2021-11-23-at-1.19.21-PM-1.mp4 根據近年自殺率評估顯示,疫情之下青少年的自殺率有增長的趨勢。因為學業壓力與家庭問題導致學童出現抑鬱、焦慮等精神健康問題,我們時有所聞。然而,面對孩子在種種問題上的惘然失措,家長究竟可以如何從旁攙扶呢?而家校之間又應如何鞏固協助受情緒問題所困之學童的網絡呢? 一·我是一個只顧成績的家長嗎?我忽略了他的成長需要嗎? 根據坊間英文補習老師與家長的對話發現,許多家長容易有一種對“關心子女”的誤解,原因在於他們總以為關心他們學業成果,為孩童未來鋪墊一條康莊大道,就是“關心”,就是“待孩子好”。然而,如果孩子在校園生活、學習、交友方面種種成長階段必經的疑惑困擾沒有被處理得宜,而家長卻一味則重考績,孩童自然會感到內心鬱結不被重視與理解,因此更加沮喪和無助。 二·自己工作壓力爆煲,轉嫁負面情緒給孩子? 此外,家長因為需要忙於職場生活,難免在工作與教育孩童方面失去平衡和或進退兩難,於是壓力也排山倒海而來。資深英文補習老師在多次與學童及家長接觸時,發現一般較容易緊張兮兮的孩子,他們的家長也是常以憂心忡忡的模樣示人。 樹仁大學輔導及心理學系教授曾分析道,大多患上情緒疾患甚至自殺的學生們,大多是長期飽受精神困擾,壓力日積月累迫使他們感到沒有退路。故此,家長應嘗試注意並找出孩子成長環境的壓力來源。如果是來自自身的發洩,又或不合理地將一己價值觀加諸孩童身上,應盡可能調節自己對孩子的期望,明白孩子是不同的個體,有專屬的喜好與長處。另外亦應正視自身情緒問題,尋求減壓方法甚至專業援助。 三·我有同理心嗎?有在孩子的角度看? 資深英文補習老師建議,勿以個人標準衡量孩童煩惱的輕重。家長可以不同意受情緒問題困擾之孩子的悲觀看法,但須以聆聽與理解孩子的痛苦為首要。記得情緒是主觀的,即使孩童說的煩惱在你看來只是小事一樁,對他們卻可以是重大打擊與傷痛。家長應嘗試代入孩童角度,諒解在情緒困擾邊緣的他們難免把負面狀況放大,或出現歪曲認知,墮入思想陷阱,說出如:“我做什麼都不會有人欣賞“或者“都是因為我不夠聰明,所以朋友都遠離我”一類的“疑似晦氣話”。但其實通通都是孩子的求助警號,需要得到理解。 亞洲社會的文化對“精神病”、“情緒問題”常存有刻板印象和偏見。資深英文補習老師亦察覺依然有不少家長會將孩子的悲傷、憂慮等情緒貼上脆弱、羞恥一類的污名。而事實上,每個人都難免有情緒,存有負面情緒也不是孩子的錯。 專家Leigh Ruth從生理角度解釋,處於青春期的學童,或因賀爾蒙的轉變,加劇了自我厭惡和焦慮感,而腦部負責情緒的邊緣系統區於青春期特別活躍,唯負責控制情緒的前額葉皮質則要到20多歲才發育成熟,所以這時期裡他們會較難控制衝動情緒。家長可以主動與孩童談及與分享情緒,讓孩童感受到被關心及體諒,且能提供他們一個傾訴不快的渠道。 四·孩子有以下的表現嗎? 其實孩子出現情緒問題,絕非無跡可尋。只要家長多觀察孩童在日常行為與態度的轉變,並不難發現蛛絲馬跡,以在他們做出自殺決定前有效阻止。而以下四方面都是值得注意的: 情緒方面:(孩子)有沒有又多言變得沉默/情緒波動大/易哭/容易產生罪惡感? 生活習慣方面:(孩子)食慾和睡眠時間有否大增大減?會否變得不注意個人儀容? 健康方面:(孩子)是否經常無故頭痛/腹痛,但身體檢查卻無異樣? 學業方面:(孩子)成績是否無故驟降/變得無心向學? 言語表達方面:(孩子)會否經常表示自己絕望或無用? 另外,家長亦可以利用“TALK”原則協助陷入情緒問題漩渦/表示有輕生念頭的孩子,即 “Tell”,“Ask”,“Listen”和“Keep safe”四部曲: Tell:告知孩子自己很擔心他們的狀況; Ask:詢問為何他們想自殺/讓他們難過絕望的原因; Listen:傾聽孩子訴說其心情; Keep safe:確保孩子安全,尋求駐校社工/精神科/臨床心理學家等專業協助。 英文補習老師建議閱讀 英文補習老師建議閱讀1: https://paper.hket.com/article/3058362/%E3%80%8CTALK%E3%80%8D%E5%87%BA%E5%AD%90%E5%A5%B3%E9%AC%B1%E7%B5%90%20%E6%B8%9B%E8%87%AA%E6%AE%BA%E9%A2%A8%E9%9A%AA# 英文補習老師建議閱讀2: https://www.symedialab.com/talk/自殺生還學生的自白:最大原因是學業和家庭/ 英文補習老師建議閱讀3: http://edu.people.com.cn/BIG5/8216/354797/index.html 英文補習老師建議閱讀4: https://hk.on.cc/hk/bkn/cnt/news/20190315/mobile/bkn-20190315112624539-0315_00822_001.html 英文補習老師建議閱讀5: https://upload.breakthrough.org.hk/pages/aboutsuicide 英文補習老師建議閱讀6: https://www.hk01.com/親子/694860/學童自殺-心理學家提醒家長注意孩子4個行為-可能是自殺警號 英文補習老師建議閱讀7: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a/2016/03/160318_ana_hong_kong_youth_suicide.amp 英文補習老師建議閱讀8: https://www.hk01.com/突發/693430/兩月內多宗學生自殺-局方-促請學校採取措施-識別情緒困擾學生